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黑色冶金技术
专业代码:5304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入学要求
获得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或获得同等学历证书。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2+1) 专科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2
| 02
| 351
| 05(GBM1-35)
| 烧结、炼铁、炼钢
| 烧结工、高炉炼铁工、转炉炼钢工(初、中级、高级)等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就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冶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绿色钢铁基本知识,具备全相检测、冶炼,烧结与球团、高炉(转炉、电炉)炼铁(钢)生产能力,从事钢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考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等对应岗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面向钢铁冶金行业,在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岗位群,从事铁矿粉造块、炼铁、炼钢、连铸等生产一线的岗位操作、冶炼生产组织、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
(1)掌握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要知识。
(2)掌握与职业基础技能相适应的冶金机械基础知识、冶炼基础知识、冶金电气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烧结与球团矿生产、高炉炼铁生产、转炉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等专业知识。
(4)具有初步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现场管理的基础知识。
(5)了解冶练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绿色钢铁的相关信息。
2. 能力要求
(1)具有冶金机械设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分析冶金设备构造、原理的能力。
(2)具有应用冶金电气设备进行冶金生产过程操作的能力。
(3)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4)具有从事钢铁冶炼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
(5)具有从事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6)具备钢铁冶炼生产组织、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7)具有对冶炼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初步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8)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和检验的能力。
(9)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证书
表1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 面向的职业岗位
| 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 备注
|
1
| 配料工、主控工、烧结工、造球工、球团工
| 烧结工(初、中级、高级)
| 冶金行业职业鉴定指导中心
|
2
| 炼铁工、配管工、炉前工、热风工、上料工、
| 炼铁工(初、中级、高级)
|
3
| 转炉炼钢工、吹氧工、合金工
| 转炉炼钢工(初、中级、高级)
|
4
| 电炉炼钢工、配电工、合金工
| 电炉炼钢工(初、中级、高级)
|
5
| 精炼炉精炼工、配电工
| 精炼工(初、中级、高级)
|
6
| 连铸铸钢工、大包工、切割工、主控工
| 铸钢工(初、中级、高级)
|
4.素质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很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里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具体培养规格见下表:
要素
| 基本要求
| 具体内容
| 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
|
知识要求
|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的应用能力。
| 掌握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必需的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要知识。
| 信息技术
大学外语
大学语文
|
掌握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必需的高等数学、化学相关等必要知识。
| 高等数学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
具有冶金机械设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冶金设备构造、原理的分析能力。
| 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及其画法。 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 机械制图
机械设计基础
|
掌握冶炼生产的热工基础知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 冶金热工基础
|
能力要求
| 具有应用冶金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进行冶金生产的操控能力。具有从事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 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烧结与球团矿生产、高炉炼铁生产、转炉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等专业知识。
|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
高炉喷煤技术
炼钢技术
连续铸钢技术
|
掌握与职业基础技能相适应的冶金机械基础知识、冶金电气设备相关技术及应用等知识和能力。
| 金属学与热处理
炼铁技术
冶炼机械设备
|
具备钢铁冶炼生产组织、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 掌握对冶炼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初步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 钢铁厂设计
|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和检验的能力。
| 了解冶练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绿色钢铁的相关信息。
| 冶炼产品检测
资源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
|
基本素质
| 思想品德素质
| 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开阔学生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
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形势与政策
|
文化素质
|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
|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 军事理论
|
身体和心理素质
| 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素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 体育
|
六、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围绕机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构建“学做结合、突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是指学生课堂内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初步形成职业认知能力;“做”是指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综合实训的时候,重点在于“动手操作”形成职业能力;“突出技能”是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完成本专业所需要形成的职业技术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完成“学生到技工”职业能力提升。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BAG法(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为课程开发的方法、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确定出对应的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及工作特性,结合目标岗位的企业实践专家职业成长历程调查分析出该岗位的实际的工作任务,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集合及职业行动领域,考虑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条件,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
(二)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主要内容
| 总学
时数
|
1
| 机械制图
|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掌握正投影基础概念
4.掌握机械零件和机器(或部件)的表达原则和方法。
| 制图基础知识、正投影法及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的视图,组合体的轴测图、图样的基本表达方法,常用机构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 56
|
2
| 机械设计基础
| 1. 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 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 机械组成原理、机械运动学和力学基础;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联接、轴及轴承、齿轮传动及轮系、带链传动;机械设计综述。
| 72
|
3
| 冶金热工基础
| 掌握冶炼生产的热工基础知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主要介绍气体力学、燃料燃烧、热量传递、耐火材料、和余热利用五个部分。
| 54
|
4
| 高炉喷煤技术
| 熟知煤粉的制法、喷吹原理和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主要介绍了高炉喷煤概论,高炉喷吹用煤,煤粉的制备,煤粉的喷吹,喷煤与高炉冶炼,高炉喷粉的计量,高炉喷煤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及工业卫生等
| 72
|
5
| 冶炼机械设备
| 掌握冶炼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 高炉本体设备、供上料设备、装料设备、送风设备、煤气净化设备、渣铁处理设备、喷吹设备、转炉炼钢设备、电弧炉炼钢设备、炉外精炼设备、铸钢设备、连铸设备。
| 72
|
6
| 炼铁技术
| 通过认真学习炼铁原理并熟练掌握炼铁工艺,考取高级炼铁工人从业资格证书
| 高炉炼铁的任务及工艺流程、高炉解剖研究
| 72
|
7
|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
| 掌握烧结矿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烧结的原燃料、烧结过程的基本理论、球团矿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烧结生产工艺、球团矿生产工艺、烧结与球团主体设备
| 72
|
8
| 炼钢技术
| 掌握转炉炼钢原理和娴熟的工艺操作基础上,考取高级炼钢工人从业资格证书。
|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转炉炼钢的基本原理、转炉炼钢工艺、耐火材料与转炉炉衬、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复吹转炉溅渣护炉、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
| 72
|
9
| 连续铸钢
| 掌握连续铸钢工艺流程简述、连铸设备、连铸坯的凝固传热、连铸工艺、连铸坯质量、连铸坯热装
| 在突出连铸坯凝固传热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连铸的工艺和连铸坯质量问题
| 72
|
10
| 钢铁厂设计
| 掌握钢铁厂主要设备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与设备选型,冶金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 钢铁厂设计以高炉炼铁车间设计及炼铁车间设备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为主要内容以及冶金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 72
|
11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会识别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会使用显微镜
| 包括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和工艺以及金属材料三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相图和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固态金属中的扩散和相变的基本理论、强化材料的基本工艺方法以及常用的金属材料
| 72
|
(三)教学进程安排
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考
试
考
查
| 学分
| 学时数
| 教学学期及周课时数
| 备
注
|
总
学
时
| 理
论
| 实
训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4
| 18
| 18
| 18
|
|
|
|
公共基础课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查
| 3
| 48
| 40
| 8
| 3
|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试
| 4
| 72
| 60
| 12
|
| 2
| 2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查
| 1
| 18
| 18
|
| 1
|
|
|
|
|
|
|
4
| 中华传统文化
| 查
| 4
| 72
| 48
| 24
|
| 4
|
|
|
|
|
|
5
| 体育
| 查
| 6
| 100
| 10
| 90
| 2
| 2
| 2
|
|
|
|
|
6
| 军事理论
| 查
| 1
| 18
| 12
| 6
| 1
|
|
|
|
|
|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查
| 2
| 32
| 28
| 4
| 2
|
|
|
|
|
|
|
8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查
| 2
| 36
| 30
| 6
|
|
| 2
|
|
|
|
|
9
| 信息技术
| 试
| 4
| 64
| 32
| 32
| 4
|
|
|
|
|
|
|
10
| 大学外语
| 试
| 8
| 128
| 90
| 38
| 4
| 4
|
|
|
|
|
|
11
| 大学语文
| 试
| 2
| 36
| 24
| 12
|
|
| 2
|
|
|
|
|
小计
|
| 37
| 624
| 392
| 232
| 17
| 12
| 8
| 0
|
|
|
|
专业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1
| 高等数学
| 试
| 4
| 56
| 56
|
| 4
|
|
|
|
|
|
|
2
| 机械制图
| 试
| 4
| 56
| 40
| 16
| 4
|
|
|
|
|
|
|
3
| 无机化学
| 试
| 4
| 56
| 40
| 16
| 4
|
|
|
|
|
|
|
4
| 物理化学
| 试
| 4
| 72
| 54
| 18
|
| 4
|
|
|
|
|
|
5
| 机械设计基础
| 查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6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试
| 4
| 72
| 24
| 48
|
| 4
|
|
|
|
|
|
7
| 冶金热工基础
| 试
| 4
| 72
| 54
| 18
|
| 4
|
|
|
|
|
|
小计
|
| 28
| 456
| 304
| 152
| 12
| 12
| 4
|
|
|
|
|
专
业
核心
课
程
| 1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试
| 4
| 72
| 54
| 18
|
| 4
|
|
|
|
|
|
2
|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
| 试
| 4
| 72
| 54
| 18
|
|
| 4
|
|
|
|
|
3
| 炼铁技术
| 试
| 4
| 72
| 54
| 18
|
|
| 4
|
|
|
|
|
4
| 冶炼机械设备
| 试
| 4
| 72
| 54
| 18
|
|
| 4
|
|
|
|
|
5
| 高炉喷煤技术
| 试
| 4
| 72
| 54
| 18
|
|
| 4
|
|
|
|
|
6
| 炼钢技术
| 试
| 4
| 72
| 54
| 18
|
|
|
| 4
|
|
|
|
7
| 连续铸钢技术
| 试
| 4
| 72
| 54
| 18
|
|
|
| 4
|
|
|
|
8
| 冶炼产品的检测
| 试
| 4
| 72
| 36
| 36
|
|
|
| 4
|
|
|
|
9
| 资源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
| 查
| 4
| 72
| 48
| 24
|
|
|
| 4
|
|
|
|
小计
|
| 36
| 648
| 462
| 186
|
| 4
| 16
| 16
|
|
|
|
专
业
技
能
训
练
课
程
| 1
| 钢铁厂设计
| 试
| 4
| 72
| 36
| 36
|
|
|
| 4
|
|
|
|
2
| 校外实训
| 查
| 18
| 324
|
| 324
|
|
|
|
| 18
|
|
|
3
| 校外实训
| 查
| 18
| 324
|
| 324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40
| 720
| 36
| 684
|
|
|
| 4
| 18
| 18
|
|
专
业
拓
展
课
程
| 1
| 职业素养
| 查
| 1
| 16
| 10
| 6
|
|
|
| 1
|
|
| 校选课
|
2
| 创新创业教育
| 查
| 4
| 64
| 16
| 48
|
| 1
|
| 3
|
|
|
3
| 美育课程
| 查
| 2
| 32
| 32
|
|
|
|
| 2
|
|
|
4
| 健康教育
| 查
| 1
| 16
| 10
| 6
|
|
| 1
|
|
|
|
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查
| 1
| 16
| 16
|
|
|
|
|
|
|
|
5
| 党史国史
| 查
| 1
| 16
| 16
|
|
|
|
|
|
|
|
小计
|
| 10
| 160
| 100
| 60
|
| 1
| 1
| 6
|
|
|
|
课程合计
|
| 151
| 2608
| 1294
| 1314
| 29
| 29
| 29
| 26
| 18
| 18
|
|
2、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
| 学期
| 教学周数
| 理论实践教学
| 入学教育军训
| 考核
| 顶岗实习
| 毕业教育
| 机动
| 备注
|
一
| 一
| 19
| 14
| 3
| 1
|
|
| 1
|
|
二
| 20
| 18
|
| 1
|
|
| 1
|
|
二
| 三
| 20
| 18
|
| 1
|
|
| 1
|
|
四
| 20
| 18
|
| 1
|
|
| 1
|
|
三
| 五
| 19
|
|
|
| 18
|
| 1
|
|
六
| 19
|
|
|
| 18
| 1
|
|
|
合计
| 117
| 68
| 3
| 4
| 36
| 1
| 5
|
|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单位:学时)
项目
| 实践教学
| 理论教学
| 备注
|
校内实验实训
| 校外实训
|
学时数
| 666
| 648
| 1294
|
|
1314
|
所占比例
| 50.38%
| 49.62%
|
总学时数
| 2608
|
七、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
序号
| 实训项室名称
| 学时
| 学期
| 实训场所
| 教学要求
|
1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72
| 2
| 校内实训基地
| 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2
|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
| 72
| 3
|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3
| 炼铁技术
| 72
| 3
|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4
| 冶炼机械设备
| 72
| 3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5
| 高炉喷煤技术
| 72
| 3
|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6
| 炼钢技术
| 72
| 4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7
| 连续铸钢技术
| 72
| 4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8
| 冶炼产品的检测
| 72
| 4
|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9
| 资源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
| 54
| 4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
|
合计
|
|
|
|
|
校内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
(二)校外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
校外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
序号
| 实训项目名称
| 学时数
| 学期
| 实训场所
| 教学要求
| 备注
|
1
| 顶岗生产实训
| 18*18
| 5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
2
| 顶岗生产实训
| 18*18
| 6
| 校外实训基地
|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完成实践课教学大纲
|
|
合计
| 648
|
|
|
|
|
八、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强调,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见,工学结合培养过程是使学校教育走出围墙,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必由之路。目前我院高职学生的工学式培养过程一般可以包括4种形式。一种是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即学校定期请企业总裁、总工、人事部门负责人、岗位负责人等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定期请优秀毕业生向在校学生“现身说法”,结合自己成长历程介绍企业的制度和机制等。第二种是认识性实习,即按照工厂的生产过程,通过工厂技术人员的讲解,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工厂中各生产环节的工艺流程。这种参观性实习一般安排在新生军训之后,只需一天时间。第三种是现场教学,即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特定的生产环节,针对几个相关职业岗位,就一门课程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完成书本与实际的相互关联,这种现场教学一般安排在每门专业课进度的三分之一处。一门专业课的现场教学时间大约需要半天。第四种工学式培养过程就是最后的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式就业过渡。为了规范师生行为,真正达到工学式培养目的,我们制定了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各种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制度、保密制度、带队与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实践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
(一)师资队伍要求
1、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人员如下:
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结构表
专任教师
| 兼职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骨干教师
| 一般教师
|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
| 企业指导教师
|
1人
| 3人
| 5-8人
| 10人
| 若干
|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3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配备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管理人员。有一支符合专业教学要求,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兼任教师队伍,兼任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教师合计数的比例达到35%。
2、核心课程教师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兼职教师要求
专业带头人知识能力素质符合要求;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经历;注意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教学,重视师德师风,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主持或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有适应教学的科研能力与成果。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专业视野,掌握冶金技术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得到教学经验和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体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研究,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程团队建设,支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支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
骨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的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工作;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室建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师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通过下场锻炼,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长期从事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现场操作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及时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及时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承但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企业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的相应岗位独当一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实现大纲的要在本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训,具体负责学生在岗位实训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的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况,发现问题与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定岗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训鉴定等。
(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岗位式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方法,工学式培养过程,双证式教育衔接,顶岗式就业过度”。
2、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理实教学一体化,校内教学情境化,校外教学师徒化”,即“六化”教学方法。
(三)实习实训条件要求
1、校内实训
在校内进行金相检测、冶炼基础、钢的力学性能检测、烧结与球团生产、高炉炼铁生产、转炉炼钢生产、电炉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等实训。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功能说明
|
设备名称
| 数量
|
1
| 烧结矿生产仿真实训室
| 烧结矿生产仿真模拟软件
| RDL-2000A
| 烧结矿生产仿真实训
|
2
| 球团矿生产实训室
| 高温焙烧炉、
球团矿转鼓测试机
|
| 炼铁机械
|
3
| 烧结矿生产电动立模室
| 烧结矿生产电控模型
| 3500*1200*1200
| 炼铁机械
|
4
| 高炉炼铁仿真实训室
| 高炉炼铁仿真模拟软件
|
| 高炉炼铁仿真实训
|
5
| 高炉炼铁软熔低落实训室
| 高炉炼铁软熔低落测试仪
|
| 高炉生产
|
6
| 高炉炼铁电动立模室
| 高炉炼铁电控模型
| 5000*1200*1500
| 炼铁机械
|
7
| 转炉炼钢仿真实训室
| 转炉炼钢仿真模拟软件
| WDW-100KN
| 转炉炼钢仿真实训
|
8
| 转炉炼钢电动立模室
| 转炉炼钢电控模型
| SQG-25
| 炼钢机械
|
9
| 连续铸钢仿真实训室
| 连续铸钢仿真模拟软件
|
| 连续铸钢仿真实训
|
10
| 连续铸钢电动立模室
| 连续铸钢控模型
| 4000*1000*2000
| 连铸机械
|
11
| 金相分析实训室
| 洛氏硬度试验机
实验室箱式电阻炉
| HR-15A
SX2-4-10
| 冶炼产品的检测
|
12
| 碳硫分析实训室
| 布氏硬度试验机
| HB-3000
| 冶炼产品的检测
|
13
| 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
| 电子万能试验机
| SLX1700-20
| 冶炼产品的检测
|
2、校外实训
在冶炼企业进行实习
校内外实训室一览表
西林钢铁集团
|
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
|
河北中铁沧州有限公司
|
山东日照钢铁集团
|
江苏中天集团
|
(四)教学评价
1、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出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
2、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与考核要体现能力本身,展现本校的指导思想,以学科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主要考核模式,实现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现性和灵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口试、实践操作、项目设计、设计生产、发表论文、可也总结、调研报告、多媒体汇报、整体考察等,加强过程性的考核,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①公共学习领域部分考核方式仍沿用现行的考核模式,即英语(大学英语、高职高校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体育课为考试课,德育为考查课。
英语、计算机可以采用等级考试或证书考核代替课程考核。
②专业及专业拓展学习领域部分及整周实习实训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课要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从实际工作岗位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测验情境要求尽可能与实际工作情境相似。
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的不同,在平时成绩中加入过程性考核成绩,学生学业质量的考核根据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同分三种:
第一,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型。实践环节较少的课程,建议采用平时成绩占20%,卷面成绩占80%的形式。这里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成绩。
第二,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差不多的课程,可采取平时成绩占50%,卷面成绩占50%的形式。
第三,以技能、能力为主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可以采用完全过程考核的形式。
③定岗实训环节考核考虑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企业实践考核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
九、毕业条件
1、课程要求
学生修业期满需完成理论教学和校内实验实训2120学时;校外实践教学37周;军训3周;毕业教育1周。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通过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工(6-23-10-01)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高级电气设备安装工(6-23-10-02)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高级维修电工(6-07-06-05)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1)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B级以上证书;
(2)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一级以上证书。
4、奖励
参加国家、省级竞赛获奖的同学可申请不受上述条件约束。
十、其它说明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途径:参加专升本的考试,参加成人本科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继续深造,毕业后学生可以在企业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期间考取工程硕士,工作期间进行本专业职业资格高级工或技师的学习与考核。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意见
论证专业(方向)名称:论证时间:年月日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称
|
|
专
业
建
设
指
导
委
员
会
成
员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专业特长
| 签名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
业
建
设
指
导
委
员
会
意
见
|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
伊春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意见
专业
人才
培养
方案
主要
数据
| 专业(方向)名称
| 培养方案
总学时
| 理论课
总学时
| 实践教学
学时
| 顶岗实习
学时
| 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
|
|
|
|
|
|
|
|
|
|
|
|
|
各学院意见
| 学院院长签字(公章):
年月日
|
教务处审核意见
| 处长签字(公章):
年月日
|
学院
审批意见
| 主管院领导签字:
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