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平台—微课堂建党篇(2)——首译宣言,传播真理

发表于: 2025-05-18 点击: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但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它的第一个中译本是在浙江一个小山村里诞生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正处在时局大动荡和思想大解放的状态,各种新思潮来势汹涌,冲开了传统的思想禁锢,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那几年里知识界先后发生了三次论争。通过三次论争,马克思主义理论脱颖而出,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

“五四”时期,进步刊物《星期评论》为了适应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拟约人全文翻译并连载发表《共产党宣言》。进步人士邵力子得到这一信息后,表示可以请理论和语言功底俱佳的陈望道来做这件事。陈望道,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人。1891年出生,中央大学毕业,曾留学日本,是我国最早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陈望道本来就对社会主义十分憧憬,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敬仰,所以他来不及脱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袍,毅然决然应允了邵力子的请求,担当起了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重任,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用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忠诚和激情,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文的中文翻译任务。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是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加劲。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标志性著作、马克思主义代表性著作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更全面、更深入、更便捷地了解、学习、宣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是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助航。起初,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共产党,建立共产党为了什么,怎样建立共产党,在很多参与建党工作的人的头脑里,还不是十分清晰的。但是学习并研究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基本弄清楚了。最后能形成鲜明的党纲,应该说是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党内的影响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