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智能冶金技术高本贯通简介

发表于: 2025-05-22 点击:


 

2023年5月23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黑龙江省高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高校及专业名单》,伊春职业学院获批黑龙江省高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高校,我校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与佳木斯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展“高本贯通”培养,联合开展五年制本科教育,获批专业已连续两年面向省内普通高考生招生,2025年计划录取30人。

高本贯通协同育人基本思路

1.招生形式与规模

1招生形式

招生对象为黑龙江省内当年参加普通高考考生,“高本贯通”试点项目录取批次为高职提前批次,具体要求以每年“高本贯通”试点项目招生考试工作通知为准,由伊春职业学院按照招生章程制定的录取原则,确定本校“高本贯通”培养招生录取办法,按程序录取。

2招生规模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 2025年拟招生人数为30人,此后每年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统筹安排。

2.学习形式与培养模式

1学习形式

由伊春职业学院以“三二分段高本贯通协同育人项目实验班”的名义单独编班,试点专业的学习形式为全日制,试点项目学生录取后,在伊春职业学院学习三年,经转段考核合格者到佳木斯大学学习两年。

学生完成3年高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得伊春职业学院普通高职毕业证书,取得人才培养方案和转段考核方案要求的资格条件。通过转段考试的试点专业学生进入对口本科院校试点专业学习2年,符合毕业条件和授予学位要求的,可获得佳木斯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培养模式

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专本一体、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发挥佳木斯大学学科、师资优势与伊春职业学院实训条件、合作企业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强强联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

伊春职业学院和佳木斯大学会同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五年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合理设置梯次递进、内容衔接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组织实施教学。

采用“3+2”的协同培养模式,即:一三学年在伊春职业学院就读,主要由伊春职业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四、五学年在佳木斯大学就读,主要由佳木斯大学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3.转段考核

1内容及时间

考核由佳木斯大学牵头开展,并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向学生公布,考核时间一般在第2学年末,考核合格学生由学校在第3学年春季学期办理“专升本”录取手续,完成专科培养方案后,第4学年秋季学期进入本科学习。

2组织方式

转段考核的内容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由佳木斯大学牵头,考核的具体方案由佳木斯大学和伊春职业学院共同制定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

3招生录取

达到录取要求的学生可升入本科阶段学习。佳木斯大学将拟录取名单在学校网站上面向社会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无异议的,佳木斯大学统一到省招生办公室办理正式录取手续。

4注册入学

被佳木斯大学录取的学生按规定时间凭高职毕业学历证书和转段考核方案要求的资格条件到佳木斯大学报到。不按时报到注册的,取消学生在本科院校的录取资格。

4.组织与管理

为保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开展,佳木斯大学和伊春职业学院联合成立“三二分段”高本贯通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长:佳木斯大学校长

        伊春职业学院院长

副组长:佳木斯大学分管教学副校长

        伊春职业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

 员:佳木斯大学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

伊春职业学院由教务处、招生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

双方经协商达成以下共识:

1伊春职业学院、佳木斯大学共同研究制订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段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由伊春职业学院负责,本科学段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由佳木斯大学负责。

2伊春职业学院、佳木斯大学共同组建试点项目管理委员会,承担试点专业的日常教学运作、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期汇报、期终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试点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学期例会1次。如有需要,可随时召开工作会议。

3试点专业教学管理实行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主要由各阶段教学任务承担者执行,伊春职业学院每年至少聘任两名佳木斯大学的教师校任课,每学期有1到2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实施教考分离由管理委员会实施监控。